冬季养生要点
发布时间 :
2018-11-26
来源 :
随着冬季的来临 ,我们迎来了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 。
以下介绍一些冬季养生要点 :
一精神调养 :在精神调养上要做到“……使志若伏若匿 ,若有私意 ,若以有得”力求其静 ,控制情志活动 ,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 ,含而不露 ,避免烦扰 ,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 。冬季受到使用火炉 、暖气 、气候干燥等方面的影响 ,人容易“上火” ,情绪也易发生变化 。中医认为怒则气上 ,扰动阳气 ,因此 ,冬季要注意情绪调节 ,平日要注意保持乐观情绪 ,除了重视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 ,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 ,当遇到不顺心之事 、当处于紧张 、激动 、焦虑 、抑郁等状态时 ,要注意保持冷静 ,不要轻易生气 、发怒 ,以避免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 ,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在冬季还要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发生 ,所谓季节性情感失调症 ,是指一些人在冬季易发生情绪抑郁 、懒散嗜睡 、昏昏沉沉等现象 ,并且年复一年地出现 。这种现象多见于青年 ,尤其是女性 。预防的方法是多晒太阳以延长光照时间 ,这是调养情绪的天然疗法 。
二饮食调养 :冬季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以“藏热量”为主 ,根据中医“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则补之 ,寒者温之”的原则 ,在冬季膳食原则中应多吃温性 、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哩 ,以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 。肾主咸味 ,心主苦味 ,咸能胜苦 ,故冬季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 ,遵循“少食咸 ,多食苦”的原则 ,以补心气 、固肾气 。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曰 :“……冬气寒 ,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 。”也就是说 ,少食生冷 ,但也不宜躁热 ,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 ,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 ,冬季“食补” ,应选用富含蛋白质 、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 ,注意维生素A 、维生素B2 、维生素C的摄取 ,可选食 :糙米 、玉米 、小麦 、黑豆 、豌豆等榖豆类;青菜 、豆腐 、木耳 、核桃 、大枣 、栗子 、梨 、苹果 、桔子 、香蕉 、山楂 、甘蔗 、红薯 、生姜 、韭菜 、大蒜 、花椰菜等蔬果;牛羊肉 、狗肉 、鹿肉 、蹄筋 、鸽 、鹌鹑 、乌鸡 、鹅肉 、鸭肉 、猪腰子及海参 、鳝鱼 、鲤鱼 、鲫鱼 、鲢鱼 、带鱼 、虾等肉食 、多饮豆浆 、牛奶 。我国幅员辽阔 ,地理环境各异 ,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 ,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 ,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 ,如牛 、羊 、狗肉等 ,饮食宜温热 ,但不可过热 。忌食生冷和粘硬食物 ,以防损伤脾胃 。民谚云 :冬朝勿空心 ,夏夜勿饱食 。因此 ,早上可煨生姜服少许 ,以驱风御寒 。对于身体虚弱 、慢性病患者 ,冬季也是运用中药汤药或膏方调理的好时机 ,俗语云“冬天进补 ,春来打虎” 。
三起居保健 :《黄帝内经》起居调养强调了“无扰乎阳 ,早卧晚起 ,必待日光”也就是说 ,在寒冷的冬季 ,不要因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 。早睡以养人体阳气 ,保持温热的身体;日出而做 ,以避严寒 ,求温暖 ,在睡眠方面 ,睡觉最好在21点左右 ,最晚不过22点 。因此 ,早睡晚起 ,日出而作(尤其对于老人而言) ,保证充足的睡眠 ,有利于阳气潜藏 ,阴精蓄积 。而衣着的过少过薄 、室温过低即易感冒又耗阳气 。反之 ,衣着过多过厚 ,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 ,阳气不得潜藏 ,寒邪易于侵入 。穿衣要讲“衣服气候” ,指衣服里层与皮肤间的温度应始终保持在32℃~33℃ ,这种理想的“衣服气候” ,可缓冲外界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其次 ,要注重双脚的保暖 。由于脚离心脏最远 ,血液供应少且慢 ,因此脚的皮温最低 ,中医认为 ,足部受寒 ,势必影响内脏 ,可引致腹泻 、月经不调 、阳痿 、腰腿痛等病症 ,脚要保暖 ,睡前要用温水洗脚 ,并搓脚心100-200次 ,以补肾健脑 。“寒为阴邪 ,常伤阳气”人体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 ,赐予自然界光明于温暖 ,失去他万物无法生存 。同样 ,人体如果没有阳气 ,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 ,现代医学也认为 ,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 ,应注意防寒 ,如冠心病因寒冷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同时应节制房事 ,《寿世保元》中指出 :“精乃肾之主 ,冬季养生应节制房事 ,不能恣其情欲 ,伤其肾精 。”故应节嗜欲 ,止声色 ,调摄精神 ,使人阴阳协调 ,气血冲和 ,所以 ,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
四锻炼强身 :俗话说 :“冬天动一动 ,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 ,多喝药一碗 。”中医素有食补不如气补之说 ,事实证明 ,冬季多参与室外活动 ,使身体受到适当的寒冷刺激 ,补阳光照射不足 ,冬季起床后用凉水洗手 、洗脸 ,这对身体有益 ,可“唤起阳气”增强耐寒抵抗力 ,对适应环境变化有所帮助 ,可使心脏跳动加快 ,呼吸加深 ,体内新陈代谢加强 ,身体产生的热量增加 ,有益健康简便易行的方法有 :晨起或睡前叩齿50下左右 ,舌在口内左右转动各5圈 ,鼓漱40次左右 ,分二三次咽津液入丹田 。调息入静后 ,再练吹字功40次左右 。吸气时两手经腰后上提至胸前 、耸肩 ,呼气时念吹字(不出声) ,提肛收腹 ,脚趾抓地 ,两手由胸前落至膝 ,屈膝半蹲 。然后 ,双手攀足 ,站立或直腿 ,双手下按足背或抓脚趾 ,稍停 ,反复慢做10次左右 。再搓腰50-100次 ,最后倒退走半小时左右 。也可学打太极拳或拍打功 、疏通经络功等;或做慢跑 、散步 、跳绳 、球类等到运动项目 。但不可运动过量 ,不宜出大汗 ,以防感冒 。避免在大风 、大雾 、雨雪等恶劣天气中锻炼 。 正如“冬时天地气闭 ,血气伏藏 ,人不可作劳汗出 ,发泄阳气 。”
推荐新闻